西方媒体解读《长安三万里》的内核是“restore of empire”,既是中国威胁论的老套把戏,也说明他们是真的读不懂中国人。
中国士卿文人的家国情怀,放在欧美只有精英才能读懂,而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在教这个。这是两种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最终在结果上呈现的不同。千万人乃至十几亿人的社会,从南到北资源和险阻各不相同,只有依靠团结才能求生。此前中华文明历程中任何一个 empire 都是实现 unity 的形式与象征,它们的覆灭也是因为 unity 的死亡以及人们对其重建的渴望。
在这个大前提下,在中华文明的情境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动画中的李白,他恃才傲物、不甘寂寞,要成就一番伟业;每个人心中又有一个动画中的高适,他不善言谈、循规蹈矩,老老实实过着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有梦不敢追,只怕自己配不上。
动画是在用这两个角色,针对当下的矛盾和困境发问:承平日久,相比于之前的时代,安稳度日的人更多了,试问愿意冒险成就伟业的又能有几人?时代的机遇安在?
银幕前,座位上,每个李白都在问他的高适,难道就这样等下去吗?每个李白都在呐喊:只争朝夕!而每个高适的默默以对,有多少是认命?有多少是迷茫?又有多少是不甘?高适们陷在座位里,一如他们走过的人生,在时间和自我怀疑的流沙里,陷落着、压抑着、沉默着。虽然动画中的高适最终得到了解脱,但高适们很清楚,对无数的高适来说,这是最甜的那一颗果,却不是人人都能摘得。
电影散场,人生还在继续,何去何从,动画揭示了高适们的选择。很多人也是在这一刻读懂了自己,读懂了一个中国人源于血脉文化的宿命:原来这么多年以来,我就是用李白的浪漫歌颂生命、用高适的态度耕耘人生的那个人啊。一次充满诗意的醍醐灌顶。
万里觅封侯、深藏功与名,这是中国人的一体两面,李白是他们内心的冲动,高适代表着文明予以的坚忍。在一个14亿众的泱泱大国,在它历史上任何一个对抗平庸的年代里,这都是它的人民不曾缺少、渴望拥有的品质,这是它的血脉得以穿越5000年的不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