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使用Markdown

在这之前,先让我们找一个插件,把 WordPress 5.0 版本使用的 Gutenberg 编辑器禁掉。这个基于 XML 的编辑器对古墓派网民限制太多,相当不友好。

之后再找一个插件,启用诞生自邮件和论坛时代的 Classic Editor 编辑器,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编辑器的“文本”模式下进行 Markdown 写作。

插件很好找,直接搜索有很多版本。

之后,启用 Markdown 有三个方式,按易用性从高到低排列,推荐如下:

  1. 搜索并安装官方的 Jetpack 插件,然后“仪表盘”下方就多了一个“Jetpack”菜单项。比较烦的一点,就是启用 Jetpack 之前要先绑定 WordPress 的账号。绑好账号之后,不必理睬什么套餐,咱使用基础功能就够。在“Jetpack”选项下找“撰写”,然后把启用 Markdown 那一项勾选上。OK,你可以在编辑器的“文本”模式下使用 Markdown 来写作了。

  2. 在主题的 function.php 里加一小段解析 Markdown 的代码。网上的方法比较多样,在此提供其中一种方法的链接。这东西的缺陷,换了主题就得再操作一遍,我认为。

  3. 搜索一下 Markdown 插件并安装,样式繁多任君选择。不过,这个办法的缺点,据说是,易崩溃。

用了 Markdown 以后,在全站开启了“新窗口打开链接”。方法是在 header.php 的 <head> 段加一句 <base target=“_blank”> 。

安克雷奇对话背后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正式结束。这是拜登上任之后,中美高层之间首次面对面的正式会晤。在这24小时内密集进行的三次会议中,本蟹观察到几个有意思的点,记录一下。

1.全过程

当地时间3月18日:

  • 12时55分左右,中方代表团从下榻酒店乘车出发前往会场。
  • 13时左右,首场会议正式开始。
  • 17时许,首场会议结束,中方返回下榻酒店休息。
  • 19时45分左右,第二场会议开始,入场时王问杨“午饭吃了”,杨答吃了泡面。
  • 22时左右,第二场会议结束。

当地时间3月19日:

  • 9时10分左右,第三场会议正式开始,王在离开下榻酒店时回答记者“开得很正常”。
  • 12时02分,第三场会议结束,比预计时间推迟一小时。央视新闻在会议结束两分钟后播报了这一消息。
  • 12时许,中方回到下榻酒店,王请记者稍等几分钟,“我和老杨商量商量”。之后王杨二位与记者见面。 全程跟拍的“玉渊谭天”在两个小时后发布了见面会的视频。

*注:北京时间=当地时间+16小时

2.时间

不到24小时,开了三次会。中方到达当天的中午就开始谈,争分夺秒。疫情防控可以是理由,这么短时间能有什么大成果?可见双方只是摆个台面,预期可能都放得很低。

3.地点

安克雷奇在北京和华府的“中点”,人口少,是美国疫情防控效果最好的城市。美方选在这个地方会晤,除了安全上的考虑,还有一种非正式、在“前沿”而非彼此核心进行接触的意味。美中关系现在这么冷淡,高层在安克雷奇的寒风中相见,恰如其分。从这些判断出发,结合美方超长的开场白,“摸底牌”的思路过于明显,这种立足“前沿”以保证进退空间的表象也显得东道主信心不足。

4.心态

王、杨二位在首场会议入场时,缄口不言但不失风度,已经预示了会议的“冷调”。美方90分种的开场“训话”肯定不是临时准备的,中方强硬的回应自然也不是。不过,从美方频频互递纸条来看,对中方的强硬程度,有点准备不足。布林肯上任后,口气没比上届政府软,动作不如上届政府硬,代表“100多个国家的看法”很难唬人,可谓外强中干。这种级别的表现,在世界面前,怕是已经垮掉人设。

5.舆论

在中国,这次对话是一件大事,无论是新闻热搜、社交媒体、街谈巷议,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但是当天的美国热搜可没有这个。也可以说,美国网民、美国人,不关心这件事。中美关系降到目前的低点,与此不无关系。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美国人没有欲望了解中国,即使能获得中国的信息,大多也是二手的,诸如CNN、NYT、BBC等他们相信会客观报道中国的媒体,尽管他们由此获知的关于越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等的信息后来都被证明是失实的,他们仍然会基于这些信息支持美国政府指摘中国、制裁中国。在过去的时代,美国政府利用一些反华组织、分裂势力的说法掣肘中国,但这种利用不等于信任。现在的美国政府则大有不同,很拿这些错误的信息源当真。究其原因,大概是太担心失去领跑地位,以至于判断力滑坡。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特、拜还是蓬佩奥、布林肯,信奉美国优先,对华态度思想钢印代代相传,还有个人认知、利益追求、战略需要这一条条藤蔓缠绕在他们的大脑上,他们能做出的判断不难想见。

综上,

基于美国对华的偏见、危机感以及举国上下普遍存在的脱离实际、反智主义,对华封锁在短时间内(至2024)难有变化。中国心态开放,悉听尊便,可进可退,处在一个很惬意的位置。若国务卿换人或者拜登政府成为哈里斯政府,则另有一谈。

制图中如何使用颜色

几种常用的背景色:蓝、白、红

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形状感觉占20%。120秒后色彩感觉仍占50至60%,300秒后这个比例停留在50%。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是迅速、持久、深刻的。

色彩象征表

白色:欢喜、明快、洁白、纯真、神圣、素朴、清楚、纯洁、清净、信仰
黑色:寂静、悲哀、绝望、沉默、黑暗、坚实、不正、严肃、寂寞、罪恶
红色:喜悦、热情、爱情、革命、热心、活泼、诚心、幼稚、野蛮、卑俗
橙色:快活、华贵、积极、跃动、喜悦、温情、任性、精力旺盛
黄色:希望、快活、愉快、发展、光明、欢喜、明快、和平、轻薄、冷淡
绿色:安息、安慰、平静、智慧、亲爱、稳健、公平、理想、纯情、柔和
蓝色:沉静、沉着、深远、消极、悠久、冥想、真实、冷静、冷冷清清
紫色:优美、神秘、不安、永远、高贵、温厚、温柔、优雅、轻率

红与绿,蓝与黄,黑与白等强烈的配色容易引起注目。浅色可以让厚重的内容具备轻盈感。明快的配色,可以让视觉比较轻松。华丽、兴奋的色彩能增强欢乐、愉快、热烈的气氛。朴素、沉静的色调显得稳重。

色彩易见度顺序
  • 由高到低
    黄底黑字、白底绿字、白底红字、白底蓝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黑底黄字、红底白字、绿地白字、黑底白字、黄底红字、红底绿字、绿底红字。

  • 另一种排序
    黄底黑字、黑底白字、黑底黄字、白底黑字、白底蓝字、蓝底白字、黄底蓝字、蓝底黄字、白底绿字、绿底白字、白底红字、红底白字、黄底红字、红底黄字

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礼》中说“画绩之事杂五色”,是已知我国最早关于“五色”一说的记载。

刘熙也在《释名》中说:“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

我国的戏剧脸谱用色彩表示人物性格。红色表示忠勇正直,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多疑。蓝色表示坚毅勇敢还有些狡猾,比如《连环套》里的窦尔墩、《莫中庙》里的谢虎和《上天台》里的马武。

传统文化的积淀,让颜色在我们的民俗中、也可以说是大众审美中也具备了基本的含义。比如红色,象征富贵、吉祥、喜庆,在日常生活中演进为顺利、成功、赢利,比如走红运、某个演员红了、分红等等,经历近现代革命之后红色也象征着革命、进步、先进。红白相对时,白色象征着死亡、一无所有、反动、徒劳等等。但是白色也并非完全不被接受,比如表示纯洁无瑕、高尚、公开之意时。金色与黄色则有尊贵、华丽、神圣之意。紫色是祥瑞之色。柿色在传统绘画中因柿柿如意的主题也具有了吉祥之意。

进入互联网时代,高频文化交流带来的是设计上的互通共融,一些新的色彩寓意就不能忽视。比如红色和黄色被用来作警示色。绿色可以用于环保、健康事业。蓝色是学术、科技、商务、会议等场景的通用色。

当我们在做国际传播,要面对国外受众时,配色就要考虑当地文化对色彩的认知和好恶,避免以我为主、先入为主。

色彩心理

日本PCCS色调观念 将每个色相的相同明度与彩度分为5组,两者结合起来编成17组色调。

色彩的冷暖:红、橙、黄色让人想到火焰和阳光,因此是暖色;蓝、青色让人相到大海、天空,因此是冷色。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纯度也有关。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底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纯度的色一般有冷感,高纯度的色一般有暖感。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

色彩的轻重:色彩的轻重感一般由明底决定。高明底具有轻感,低明度具有重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低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重感,高明度基调的本色具有轻感。

色彩的软硬:色彩的软硬与明度、纯度有关。凡明度较高的含灰色系具有软感,凡明度较低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具有硬感,纯度越低越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

色彩的强弱感:高纯度色有强感,低纯度色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有强感。有彩色系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时具有强感,对比度小时的有弱感。

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色彩明快感与忧郁感与纯度有关,明度高而鲜艳的色具有明快感,深暗而混浊的色具有忧郁感;低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忧郁感,高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明快感;强对比色调有明快感,弱对比色调具有忧郁感。

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这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其中纯度的作用最为明显。在色相方面,凡是偏红、橙的暖色系具有兴奋感,凡属蓝、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静感;在明度方面,明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明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纯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纯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因此,暖色系中明度最高纯度也最高的色兴奋感觉强,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纯度低的色沉静感强。强对比的色调具有兴奋感,弱对比的色调具有沉静感。

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这与纯度关系最大,其次与明度有关。凡是鲜艳而明亮的颜色具有华丽感,凡是浑浊而深暗的颜色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运用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补色最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1] 《色彩心理学》,[日]藤沢英昭,成同社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2] 《感觉心理》,张耀翔,1987

人为什么喜欢看图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图?这要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来解释一下。

从我们的生理认知过程来讲,我们喜欢看图,因为我们是"视觉动物",图像信息对我们来说:接收起来快,我们只用0.01秒的时间就可以获取一个图像场景;是主信息流,外界传入大脑信息的70%至80%都来自眼睛;会优先处理,接近50%的脑功能都在参与视觉处理。

所以,信息过载也是现代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学者们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进一步解释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阿伦·乌尔禾·佩维奥(Allan Urho Paivio)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roy)。

佩维奥认为,在人类认知系统里,存在有两个子系统:一个专门用来处理非语词事物、事件的表征;另一个用于处理语言。他同时假定,存在两种不同的表征单元:适用于心理映像的”图像单元“和适用于语言实体的”语言单元“。前者根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组织;后者根据联想与层级来组织。

重要的认知理论学家包括:佩维奥,Robert Gagne,Howard Gardner,Benjamin Bloom。

双重编码理论被视为图式理论的替代。图式理论关于图解纲要(schemata)的研究被认为是存在缺陷的。

经过双重编码理论证实的“图优理论”认为,图片记忆效果要三倍优于文字记忆效果。

依据这一理论,佩维奥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用图像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和认知信息,会使人类对信息的记忆更持久。

再进一步说,佩维奥认为,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同样重要。而且,大脑对于图像信息的记忆理解效果和速度均优于对语言信息。

实际上,一些提高记忆理解的方法也在实实在在地运用这一理论。比如现在广泛使用的思维导图、利用图像增强记忆力的心象联想记忆法等等,都是把相关的信息与图形、图像进行关联、映射,把推理、计算过程转换为图像变换过程,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信息。

所以,当一个信息通过图像和语言”双通道“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它才真正使大脑高效地运作起来,让记忆和理解都会变得更容易。这就是”一张图“的魅力所在。

那么,当我们的大脑进行视觉认识时,什么样的图像效果更强,什么样的图像效果弱一些?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给出了答案。他对视觉认知的平衡、形状、形式、发展、空间、光线、色彩、运动、张力、表现作了详细的图式和语符的描述与分析。

[1] 《联想学习和记忆中的心象》
[2] 《语符思维与非语符思维——人类思维的双重编码之辨析》,吕美立
[3] 早期双重编码理论国际研究综述
[4] 双重编码理论与心理词汇记忆
[5] 双重编码理论
[6] 意象图式理论
[7] 喜欢信息图的13个原因
[8] 意象图式定义
[9] 联结再认中的图像优先效应
[10] 如何利用图像优先效应
[11] 图像优先效应是什么?如何影响我们?

结束流浪感言

在网络上流浪这么多年,终于在昨天,用了一个小时,建起了这个拥有独立域名的网路日志(在这么矫情的时刻,请允许我说得更台湾腔些~)。

付钱一小时,装修一两天。

从最爽快的一小时一直折腾到今天,其间还做了一顿新蒜鸡胸咖喱饭、带娃去上课外班,在生活工作两手抓的情况下,到今天,终于折腾出一个相对满意的模板,还有幸邀请(拉拢)到一位常驻作者(此处呱唧呱唧)。

作为一个资深网络流浪者,这些年来蹲黄的网站包括但不限于 Chinaren、水木BBS、猫扑、微软live(msn的衍生品)、博客中国、饭否、Blogbus等等,流浪末期还在微博和简书上得到了被直接扫地出门(删号)的优待。

何德何能。

我自认为是数以亿计网络流浪者的一个缩影,惶惶如丧家之犬,只不过是想找个保存自己记忆、又能与人交流的地方。

在人人都想当版主的时代,我有过一个这样的“家”——是朋友们的一个自建论坛,叫wuban。随着大家各自成长以及 SNS 这个魔鬼开始吞噬大家的时间,论坛作鸟兽散,结束了我流浪中最安心的一次落脚。

之后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苦心经营的 blogbus 被渐冻直至封印。在这段时间里,最困扰我的,不是对政治话题的封禁,而是对那些莫名其妙的涉及网络欺诈的词组组合的屏蔽,比如"发"和"票"的组合。在 blogbus 最后的日子里,每一篇文章的发出都经历着猜猜我是谁一般的自我审查(因为 blogbus 不会告诉你具体是哪里违规),令人发指的是,blogbus 最令人称道的 CSS 自由编辑也因为违法信息的渗透而名存实亡。我精心设计的 CSS 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提交都被挡在门外,这让我无心再战,搁置了 blogbus ,直到某一天它宣布进入"维护"状态。

意识到 blogbus 实际已经死亡之前,简书的出现让我试了试用 markdown 写东西。在反复删除敏感词之后勉强可以在 blogbus 上同步。同时我也受广大群众的启发,开始在 wordpress 上留下备份。终于,在 blogbus 休克之后,没过很久,简书的号也炸掉了。

blogbus 被封印是针对整个网站的。简书炸号是针对我本人的。我难以理解。在简书的文字里,最敏感内容的可能就是一段周濂的访谈而已。我就很茫然地失掉又一个流浪落脚地。

独立建站这事以前不是没想过,身边很多朋友也早早就注册了独立域名的小站,但当时注册维护的方式略复杂,我嫌麻烦。近来,我也是非常偶然地看到了00后重新兴起建站潮流,知道随着云服务供应的扩大,可以很方便地注册维护,这才一头扎了进来。

事实也是如此,真的很方便。于是,我结束流浪了,希望和我有同样经历网络流浪者们也能拥有一个家。

写在2021年开头的话

2020年我们没想到的事情,最大件的就是,新冠肺炎来袭。

然后,我在疫情初时惶惶然的情绪中,睡眼惺忪地刷到了科比坠机的消息。

之后,不可能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以至于到了2020年的最后一刻,我们也不能摆脱惴惴不安。

当然,这也是因为疫情再度来袭。

中国人在这一年重新找回了国家认同。可能是这悲剧的一年里,真正能让人振奋一点儿的事情。未来50年,一两代人会受此影响,驱散长久以来笼罩在这个国家前途上的迷雾,拥抱一个更光明、配得上他们的勤奋与努力的未来。

“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

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所依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再也不要用激情决定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我盼望年轻人能培养宽容、悲悯的胸怀。

齐邦媛

《现代社会冲突》终章笔记

断断续续,一本《现代社会冲突》终于被我读完。在最后几章摘录了些句子,我把我在此时对它们的理解记下来,以便日后对照。

- - -

章七 社会失范的风险

也许在任何时代,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团结一致的行动仅仅是实现自己利益的次优方法。它是十分耗费力量的,需要付出高昂的感情的代价,它要持续很长时间,其后人们才能有所收获。因此,只要有可能,人们总是试图自力更生,奋勇前进。

注:在实现个人利益方面,依靠群体的力量在效率上低于个人行动,但兑现的概率更高。个人行动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差些。

- - -

甚至也只有在有可能以一个稳定的公民权利总架构以及服从法律的义务为前提时,公民的不顺从才有意义。

注:不顺从或抗争,是要在一定的社会框架下进行的,香港废青的推翻框架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推翻框架即暴力革命。

- - -

流氓无产阶级的成员虽然最终也被卷到革命的洪流里,但是,他们的社会状况毋宁说使他们成为搞反动阴谋勾当的一支后备军。

注:暴力革命最善于利用无知的蛮力,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日,如果还能接受颠覆破坏这种暴力革命恶果,足以证明暴力革命对人类社会遗毒无穷,身心俱是。

- - -

与此相关,青少年罪犯向社会提出了特别紧迫的问题。几十年之久,一种倾向占据了统治地位,即在谋杀和故意杀人后,也还要让“社会”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在同样这几十年之内,半数的传统犯罪以及半数以上的暴力犯罪,是 21 岁以下的人 —— 大多数是男子 —— 干的。青少年的规范性的“没有法的空间”,也许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事情,因为它把青少年排除在他们应该学习的、维系社会团结的规范之外。

注:未成年保护导致了法的真空,个人认为信息化导致的青少年早熟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损失程度。

- - -

有些风险是一目了然的。使一切“无序、怀疑一切和对一切无把握”,这就够糟糕的了。然而,还有更大的风险在另一些事情上。失范不可能持续长久。它是向篡夺权位者发出的一份请柬,让他们把一种错误的秩序框架强加于多数人。自由党人由于缺乏主张建立机构的坚定的意向,自己恰好招惹起一些十分妨碍自由党人捍卫“法和秩序”的东西。失范的风险就是形形色色的专制暴政。

注:对框架的蔑视,对建制派/当权派的蔑视,对现行社会规则的蔑视,是向暴力革命及其摘果人发出的请柬,这恰恰是走向专制暴政的道路,而非自由民主。

- - -

章八 一种新的社会契约

自从 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以来,就宣告了前共产主义世界的革命,这些革命最后超出了他自己的意图,把旧的确定性撕得粉碎。

注: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暴力革命的支持者,要看他对“旧的确定性”的态度如何。

- - -

实际上,人们可能会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不应该想成为社会民主党人呢?然而,对此有一种答案。这幅漂亮的画有另外的一面,根本不那么有吸引力的一面。它的名称就是官僚体制。(一种对社会民主主义不友好的描述把社会民主主义说成是社会官僚体制。)

注:目前人类还不敢奢望无政府社会,官僚社会是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选择,如何限制官僚体制的缺陷,让它有效地提供服务,这才是现今文明的所有参与者要攻克的课题。而不是一次次地推翻现有官僚体系,再一次次地建起一个个与之前差不多的来。

- - -

人们再也不敢相信和平。多数派阶级丧失其自信,并且愈来愈倾向于保护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作为政治力量已经合乎逻辑地智尽能索,无计可施了。已经不再信任选民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经常改变政治信仰的选民。空气中已经弥漫着变化的气味,却搞不清楚气味来自何方。

注:如果说特朗普上台之前,世界对空气中变化的气味还仅有一丝怀疑的话,2020的保护主义恶臭还不足以让所有人警醒吗?

- - -

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以英国人固有的审慎说道:“如果人们是作为政治动物出生的,那么,不参加任何政治党派是极其不舒服的;这样做是冷冰冰的、孤独的和毫无意义的。”

注:人作为政治动物出生,这毫无选择余地。但人不参加任何党派并不会不舒服,很多人缺乏鲜明的政治观点,他们总是听点这个党派的,再信点哪个党派,每个人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当然,他可能需要某个党派来实现这些。

- - -

自由的宪法的第一条原则,它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带有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使错误的代价尽可能小。

注:我想改革的首要原则也应该是这样的。

- - -

所有这三件事都与错误的代价息息相关。民主的意义是创造不必流血或者引起不必要的苦难而罢免政府的可能性。市场经济的意义是把供给与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偏好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公民社会的意义是让很多群体都能呼吸到空气和发挥作用,以至于任何一个集团都不可能扮演暴君。约翰 · 洛克、亚当 · 斯密和詹姆斯 · 麦迪逊分别是这三个命题的理论家;其他人追随他们,并且继续发扬他们的思想;这些思想以最集中和最令人信服的形式表现在卡尔 · 波普尔身上。

注:完成这三点这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了,甭管它名义上是不是共产主义。

- - -

早在 1942 年,威廉 · 贝弗里奇提出他的著名计划时,这就已经是他的激进的思想。一切公民都应该“[接受]福利金,直至能够维持生存为止,而且是作为权利,不必接受需求审查,以至于个人能够在此基础上自力更生地从事建设”。

注:这是高福利国家的出发点。这是人本主义。前提是公民教育得到达一定水平—不会退行到吃大锅饭的水平。

- - -

社会国家是指一个文明化了的社会的一切公民应有必要的最低机会,不得再少了,但是也不能更多些。它并不取代作为旨在以帮助促进自助的公民社会,它也不否定人们有权自为地走一些既不受国家监督也不受要求平等待遇者嫉妒的、自己的道路。

注:这种微妙的平衡恐怕只有在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黄金时期才能找到蛛丝马迹。但是值得我们为之探索。

- - -

因此,对于 20 世纪 90 年代,可以这样归纳我的劝告:天啊,你们做些事情吧!你们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它令自己开心,对别人重要。在这个不完善的世界里,可以做的事情是够多的。

注:世界不完善,可建设的东西比可推翻的东西更多,也更重要。

- - -

如果人们从康德关于人的局限和可能性的假设出发,那么,人们就不得不把历史理解为是在实现大自然的一种隐蔽的计划,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内在完善的以及为此目的也是外在完善的国家宪法,作为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它能够在人类中充分发展它的素质”。

注:按照康德的假设衍生出的一种理想宪法的标准。这是大自然的隐蔽计划吗?人类想要发展的东西,向来是不自然的。我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为设定的崇高目标,借用历史和自然作为掩饰。

- - -

这里涉及的是,他们建议进行一些特殊的改革,而用所有的尺度来衡量,这些改革都是激进的,但是,这些改革又没有突破在既定的环境下采取行动的框框,在这个意义上,改革仍旧是保守的。

注:如何区分改革中的激进与保守,要看是不是在框框里,行动的结果是在改善既有环境还是在突破框框,这个不难分辨。通过立法机构斗争争取利益,和通过街头运动打翻既有立法程序,完全是两回事。香港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 - -

如其他的战略性变化的辩护者一样,希斯曼对摩尼教徒们是不屑一顾的,不管他们是撒切尔式的“退出”教条主义者,还是绿党的“发言”积极分子。他所主张的“被人理解的综合性”是那种保守主义的一种版本,那种保守主义知道,我们极可能只好过着一种必须过的生活,因此,我们对这种生活的窘迫不得不逆来顺受,以便更加坚定地追逐可以达到的目标。

注:这种保守主义的理性之处在于,它不会以唾手可得的确定性为代价,去追逐一些被允诺可以获得的利益。它拥抱确定性,拥抱那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从而拥抱那些可以达到的目标。在它的词典里,应该没有一蹴而就这个词。

- - -

各种革命是历史的又苦又甜的因素。它们的过分的许诺有着高昂的代价,无法得到信守。然而,人总抱有希望,因而可以使人坚信革命的许诺。甚至保守党人也在革命中寻找他们的灵感,虽然这些革命远远落后了。

注:谈完了拥抱确定性,就该谈革命的诱惑了,这是年轻人无法抵御的诱惑。而对于特朗普这样的老年人来说,他也需要在革命中寻找灵感。看起来他和彭培奥两人都学到了不少。

- - -

在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是活动和意义,对于这二者来说,公民身份也好,国民的富裕也好,都仅仅是条件。如果人们对这一切思考正确,那么,只要我们保持改善事物的热情,各种现代的公民社会就不是生存的坏地方。

注:回到生活,只要我们保持改善事物——而不是摧毁事物——的热情,各种现代的公民社会都不是生存的坏地方。毕竟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是活动和意义。文明进化到这个地步,实在不该像前人一样,重蹈给文明留下伤疤的覆辙。

 

疫情中的人

1
虽然是绝大多数的未知因素以及年龄、先天的免疫条件还有一点点运气决定着哪些人可以从这场疫情中全身而退,但是,人们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我一定不会有事、即使我有事也会痊愈的、我会痊愈的、我一定能坚持下去——尽管有时候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毕竟谁也猜不到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在网络上,很多人对这种乐观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种愚蠢或是苟且。我反倒觉的,这才是人类能够生生不息的秘诀之一,这才是生存本能的选择,甚至相对而言,这种乐观的本质蕴含着生命的理性。悲观无法帮助人类度过难关。

2
意见领袖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要求钟南山把所有隐情都讲出来,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公众人物公开表达的每一个字,都可能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所以,一个态度审慎的公众人物、尤其是学者出身的公众人物,一定会尽量控制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状况下,所能凭借的完全是他个人的经验阅历。有些人拿钟南山跟李文亮比,是多么的不适宜。李文亮的警示微信曝光公共空间是被动的,他的“牺牲”也是被动的,他走上神坛更是被动的。在他生前,他的言论尚不足以左右大家的判断。又有人拿钟南山和张文宏比,认为张文宏更率真。我认为这只是两个年龄层的率真,一位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率真,另一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率真,两位的经验阅历处境甚至语言习惯都会有很大的差异,钟南山不会讲张文宏的话,张文宏也不会讲钟南山的话,但是大众需要他们表达他们应该表达的内容,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这还不好吗?

3
不只是公众人物,每个人也都要学会言论管理。这是个人素质提升的标志之一。你能不能分辨出现在眼前的谣言,你能不能将个例与全局区分清楚,你会不会一时间以为他人100%的痛苦就等于整个社会挥之不去的阴霾,你能不能让自己及周围的人不使用歧视性的语言,你羡慕的风月同天能不能从你的笔端流出。这是大多数人需要补课的部分。如果大家能够补好这些课,中国的所有人,距离腥风血雨就会更远一些。

4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勇士和先行者?看看这五类人。第一类,不知道自己方向对不对,不敢迈腿的,肯定不是。二,不道方向对不对,但是迈了腿的,叫鲁莽;三,不知道对不对,迈了腿又收回去,鲁莽之余还算小有自知之明。四,对方向有大概的认知,迈腿后一直走下去,运气还不错走对了,大部分的先行者或许是这个样子。五,方向感清晰,迈开腿之后,无论碰到多大阻力,也会一直走下去。以上五种,只有最后两类人才称得上是勇士和先行者。"大多人是第一类或第二类。而"发哨人艾芬",是第三类。

5
政治形态影响生存,但不能取代生存。人如果无法在生死存亡的关键的判断上抛弃一些偏见成见,就没有办法作出正确的决定。

6
悲哭抱怨是历史轨迹的主流,晒幸福是生命延续的主流。史家文学家不喜欢晒幸福,因为晒幸福不体现悲悯得不出教训也不够深刻。描写今日之湖北、中国、世界之惨状,有助于警醒后世。今时今日的你,一定知道但会忽略:活下来的人是大多数,幸福着的是大多数。

疫情中的人,并非全部,大抵如此。

中国为什么有底气

内需,内需,内需,国内市场大有可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还可以是世界工厂,但这家工厂应该为自己的国民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而且,基础设施的跨越发展,让第二大经济体有可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面子升级了,里子需要更大跨度的升级。

和为贵的外交思路是没错的,帮助新兴市场甚至落后国家发展经济也可以,更多的市场繁荣意味着共同繁荣是好愿望,但是归根到底,当全球化的愿景无法抵挡住各个国家自身膨胀的欲望时,中国人说了算的市场只有本土,驱动中国经济的最可靠力量还得是中国人自己。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是多头的,必须有多种备案,有攻也有守,奔着前途也得留有退路。本土,内需,可以视为现实情形下的一条退路,也没准就是未来的另一条光明大道。

如果中国真的开启了另一个时代,那还真是得感谢特朗普总统的刻薄与狡诈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