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建校百年,竟然和我有关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因祖辈与黄埔有关,家人也一直关注着对相关黄埔事迹的寻访。我也寻找到一些黄埔资料来学习,期望以此为发端,找到更多散佚资料并广为传播,以彰先辈舍身报国之志。

黄埔军校,指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不仅包括广州本校,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办校的目的,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说得很明白:

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黄埔军校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也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在抗日战争中更是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五位出自于黄埔军校:聂荣臻、叶剑英,武汉分校陈毅,一期徐向前,四期林彪。

校名变迁
  •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 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 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 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极简校史
  • 成立: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
  • 迁校:1927年,黄埔军校迁校至武汉,宁汉合流后,又迁校至南京。1937年8月,因抗日战争黄埔军校迁出南京。1938年11月,黄埔军校迁抵成都。1949年12月,黄埔23期大部分学员迁台。
  • “复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国台湾地区陆军军官学校”名义在高雄凤山区“复校”,并续办24期自称为黄埔延续。
  • 文保:1988年1月,黄埔军校广州旧址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前八所分校

在民国14年3月,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截止到民国24年4月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南宁分校、洛阳分校、广州分校、成都分校八个分校。抗战前的八所分校,并非开办后就一直办理,它们的历史任务结束后,则予以停办。

  • 1、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1925年11月12日开始正式招收学生。12月10日任命何应钦为分校校长兼教育长。1926年4月1日教育长改由邓演达担任。6月1日,第一期学员毕业。6月6日第二期学生入校。12月底期满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 2、黄埔军校武昌分校
    该校成立于1926年10月27日,以武昌两湖书院为校址,接受本校第五期政治科学员入校12月抵达武昌,并在本地招收新学员。1927年7月分校结束。
  • 3、武汉分校
    1929年4月,钱大钧再次于武汉建立分校,共教育第七、第八两期学员。其中第七期顺利毕业,第八期于1932年3月并入本校学习。该校于此时结束。
    1936年1月复组该校。
  • 4、黄埔军校洛阳分校
    1933年12月成立,学员大多系东北军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校址设汉中,分校主任为祝绍周。
  • 5、黄埔军校长沙分校
    1927年2月成立,校址长沙小吴门外教厂坪。校长石醉六,教育长余范传, 共产党员夏曦担任政治部主任,政治教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唐生智,程潜进驻该分校,将部分分校学生迁往南京本校,其余学生于1928年5月毕业。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 6、黄埔军校广州分校
    该分校于1927年成立(原燕塘干部学校)。1931年改称广东军政学校。1936年7月23日改称广东分校。
  • 7、黄埔军校广州南宁分校
    该分校建立于1926年春。校长俞作柏,教育长萧越。第一期学生受训18个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个科目。
  • 8、黄埔军校成都分校
    1935年,国民政府为培养和训练内陆各部队的各级军官,决定在西部军事力量最强的川军所在地成都设立黄埔军校成都分校,于是将荒废已久的四川陆军小学堂的旧址改建为成都分校,并以川、黔部队的初级军官为招收对象。
抗战时九所分校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一共设立了九所分校。

  • 第一分校
    1938年洛阳分校改称中央军校第一分校,1941年分校主任由刘仲荻接任,后易钟彬,该分校自1938年起至1943年共毕业学员20471人。
  • 第二分校
    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中央军校武汉分校,迁往湖南省武冈,改为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分校主任为李明灏。该分校从1938年至1944年共毕业学员23487人。
  • 第三分校
    第三分校成立于江西瑞金。毕业学生7430名,毕业学员5961名。
  • 第四分校
    广州分校于1936年7月23日改称广东分校,1938年1月改称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抗战爆发后该校多次迁移,最终以贵州独山为校址。分校主任韩汉英。该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
  • 第五分校
    1935年9月16日开学,学员为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刘永祚。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唐继麟担任,该分校从1935年到1946年共毕业学员8837人。
  • 第六分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军事政治统一于中央,南宁分校遂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校址由南宁迁往桂林市郊外的李家村。1944年9月桂柳会战爆发,军校被迫撤到宜山县怀远镇,后又迁往凌云县城。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撤销。
    训练毕业学生10813名,毕业学员7081名。
  • 第七分校
    校址设在天水,后易西安王曲,分校主任由胡宗南兼任。从1938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37317人。
  • 第八分校
    校址湖北均县,后易房县,分校主任先后由徐祖诒、康泽担任。该分校从1939年到1943年共毕业学员6872人。
  • 第九分校
    校址新疆迪化,分校主任宋希濂兼任。该分校从1942年到1947年共毕业学员950人。
第九分校

据资料,第九分校的驻地在乌鲁木齐北门外,著名的“一炮成功”炮台旧址就在驻地内,以激励军校学员。

“一炮成功”的故事要回溯到1865年,浩罕国(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一个封建国家)高级将领阿古柏在俄、英、土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打着地方傀儡和宗教的名义入侵新疆,先后占领喀什、和田、库车、吐鲁番、乌鲁木齐(原迪化)地区,在新疆建立了血腥政权,统治长达12年之久。陕西总督左宗棠以“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为论力克李鸿章的弃西说法,历经运筹,1876年8月,打到了米泉古牧地,并将侵略者追逼至迪化城内。8月18日,清军在乌鲁木齐六道湾前端山梁上架起了大炮,向迪化城开了一炮,击中城门,轰塌一处城墙,吓得匪军溃不成兵。清军趁势胜利光复了乌鲁木齐。为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清政府在架炮的地方建起了炮台,命名为“一炮成功”。据称,原炮台位置就在如今的“一炮成功”小区内,已经坍塌不复存在。2001年,乌鲁木齐市政府在原址以东两公里的水塔山上,重建了“一炮成功”炮台,并树起高10米的左宗棠汉白玉塑像。目前新建的这个公园已是“市级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乌鲁木齐北门和“一炮成功”小区都在我高中的上学路上,我对这片的地理略有认知。从北门出去(北门早已没有门,是个交通环岛)就是一道山梁,“一炮成功”小区(没错小区就是这个名字)向南望正对北门,应该是该山梁与北门之间距离最短的点。当年左宗棠指挥的清军,也是看中了这个优势位置。这也解释了这一片为什么会有八一中学、新疆军区以及众多军事单位,因为这里就是昔日新疆最牛军校的所在地啊。

没想到的是,我走过数百次的上学路,极有可能就是我的祖辈骑马出征的地方。作为嫡长子的他以军校学员之盛年牺牲在剿匪战斗中,间接也导致了家业的衰落,让我的家族踏上了一条艰难波折的道路。

部分资料来源:
[1] 我珍藏的黄埔军校派令
[2] 黄埔军校乌鲁木齐九分校往事
[3] 黄埔军校第九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