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上海,有幸聆听一位浦东老前辈忆当年。和北京一样,原来的“大上海”,核心区很小,从面积上来说比北京小多了。不过,和北京不一样的是,上海最先甩开了步子,从浦东开始,重塑了上海。
为什么浦东敢为天下先,而且成功了?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倒回去看,浦东人和早年的深圳人一样,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有一股子狠劲。没有这股子狠劲,当年的“烂泥渡”起不了高楼,也就不会有“三件套”,更不会有全中国顶级楼盘中的汤臣一品。
老前辈说,当年浦东人过江去,因为略带口音(恕我听不出来),在浦西被称作“乡下人”。我心里笑没敢接,在纯正上海人眼里,全中国除了黄浦、老静安、徐汇、长宁还有虹口出身,怕不是都“乡下人”?不过,身处“乡下人”包围中的上海人,现在也应该领教了,毕竟是这乌泱乌泱的“乡下人”成就了整个国家的繁荣。
当然,上海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比如,交通管理仍是针对机动车的,面对不压实线、礼让行人、城区禁鸣笛这些规则,上海的机动车真的是毕恭毕敬,但是电动两轮车就不理什么规矩。又比如,施工遗撒扬尘噪音什么的,在上海没两天,都被我遇到不少。遇到悲观点儿,可能要感慨,这社会是治不好了。
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拿这十年跟上一个十年比比就行。你会发现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只是一个社会进化进程中的片断而已。
所以我对上海的看法有所改变,不是因为意料之中管理上的破绽,而是因为之前提到的“乡下人”。这些“乡下人”,纵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是他们正在中国最大的城市化熔炉里,努力着成为上海人,更有可以成为一个个心系世界的中国人,不是很让人激动吗?作为一个北方人,以前总觉得的上海“小”,现在因为这些热情的愿意帮助陌生人的“乡下人”的存在,我觉得的上海不“小”。
况且,上海的另一个“小”,也不是真的“小”。
站在北京说上海“小”,那是从绝对面积上说。北京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上海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只有北京三分之一强。
但是,北京山区多。依着平原区面积来论,北京6320平方公里,上海5954平方公里,非常接近。
如此接近的可用面积,同时又有差异巨大的总面积,意味着北京要在基础设施上花更多的钱,才能达到和上海差不多的收益。我觉得这是上海比北京“大”的地方,也是“乡下人”之外,长三角仍将比京津冀跑得快的另一个原因,是“地利”。
开头提到的老前辈谦词,说自己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在浦东的发展上坚持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海又何常不是呢?改开的天时,数代积累的地利,城市化带来的人和,不仅让长三角起飞了,也让曾经把浦东展现给世界的“乡下人”们有了机会,帮助更多的“乡下人”实现他们的梦想。这话并不是老前辈亲口所说,但是这事是老前辈正在做的。老前辈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说,理想主义者永远年轻。